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创新传承 六大建筑活化焕新千年文脉 扫码阅读手机版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6:42 点击次数:193
2025 年 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 期间,天津以创新姿态,奏响了非遗传承与文物活化的时代交响。从京津冀古乐交融的文化协奏,到运河八省市非遗共舞的活态展演,再到文物主题游径的系统串联,这座城市正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生活中焕发蓬勃生机。
京津冀古乐协奏:文化协同的实践样本
6 月 1 日,“津彩南望 乐享非遗” 主题活动暨京津冀古乐交流展演在天津市时代记忆馆启幕。来自京津冀三地的 8 支非遗古乐团队演绎《大金鳞锁套十番》《柳公烟》等经典曲目,以笙管乐、鼓吹乐等传统形式展现非遗音乐的时代活力。活动特设专题研讨会,确立非遗保护从 “各自为战” 转向 “协同创新” 的发展路径,推动京津冀古乐图谱数字化共建、传承人互访培训等资源共享机制落地。津南区同步推出 25 项非遗项目展销,构建 “户外高跷表演 + 室内木工坊古乐演奏” 的 “动静结合” 体验场景。
运河八省市非遗共舞:从年画到活态展演
西青区杨柳青古镇作为非遗主场,以 “千年运河映芳华?璀璨非遗焕新生” 为主题,邀运河沿线八省市近百项非遗入驻。“年画新‘运’” 艺术展通过 “年画始源”“运河芳华”“非遗新‘声’” 三大篇章,展现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、潍坊杨家埠等流派的互鉴创新;江苏无锡惠山泥人传承人王杰的 “好事成双” 等创新作品与天津泥人彩塑形成 “传统技艺 + 现代审美” 对话。“水驿运河坊” 按大运河流域古驿站顺序设 “京津冀”“鲁豫”“苏浙皖” 三大展区,同步在意合堂会推出戏曲、武术、皮影、杂技五大主题夜,再现运河沿岸文化盛景。